一企一策——把检察服务送到企业心坎上
“检察机关多番上门指导,从专利布局到风险防控,全是实打实的干货,这份‘零距离’服务让我们特别暖心!”辖区某材料科技公司负责人感慨道。今年4月,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龙珊珊带队深入辖区科技创新型企业开展“一对一”走访,在生产车间看流程、到研发中心问难题,针对企业在核心技术保密、商标管理等实际经营中的“痛点”,提出“完善知识产权侵权预警机制”等针对性建议。
不仅如此,市检察院还通过专题座谈会听诉求、普法课堂讲案例等方式,为辖区企业提供精准法律服务。
“这次活动既提升了公司经营管理人员及广大员工的法律意识,也启发我们在今后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更加注重法律风险防控。”在一次普法宣讲活中,某公司负责人对检察机关表示感谢,同时希望检察机关继续发挥职能作用,多举措助力企业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维权能力,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据了解,今年以来,市检察院组织干警深入10余家企业,累计提供从风险预防到纠纷化解的“一站式”服务30余次,让企业轻装上阵闯市场。
综合履职——让法治保障直达创新最前沿
在知识产权检察保护实践中,市检察院始终坚持“多轨发力”,建立涉科技创新刑事案件“24小时审查启动、7日退补指引、15日初核起诉”快速机制,并同步审查案件中是否存在民事、行政监督等问题或线索,研判是否存在公共利益受损,最终综合选择出法律监督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最优方案。
在办理李某某假冒注册商标案中,市检察院在依法提起公诉的同时,针对其大规模生产销售侵权产品、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同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要求被告人承担销售价款三倍的惩罚性赔偿。
“如果简单就案办案、一诉了之,肯定不行。”承办检察官说道,“企业在研发上砸进去的真金白银、熬出来的技术成果,被侵权行为毁于一旦,若连经济损失都无法挽回,将严重打击创新热情,我们必须让侵权者付出应有的代价,让被侵权者感受到法治的温度与力度。”
最终,法院全部支持检察机关的诉讼请求。这种“刑事追责+民事处罚”的组合拳,不仅让“创新受保护、侵权必重罚”的理念深植人心,也让企业真切感受到“创新有回报、维权有底气”。
协同共治——以多方合力织密法治保护网
保护科技创新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一场需要多方携手的“协同战”。一直以来,市检察院积极主动打破信息壁垒,与公安、法院、市场监管等部门探索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在司法办案、信息共享、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加强协作配合,共同解决知识产权保护中的难点堵点。
今年4月,市检察院就办理的一起假冒注册商标案,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等40余人现场旁听庭审,取得良好效果。
“这次庭审观摩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对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们深刻意识到,合法经营是企业行稳致远的根本。”庭审结束后,参与观摩的企业家代表感慨道。
与此同时,市检察院坚持以科技赋能,用好数字检察“智慧工具箱”,利用“两法衔接”平台畅通信息渠道。今年以来,该院共通过数据比对发现案件线索3条,推动形成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协同效应。
据悉,该院积极报送的加强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专项监督项目已纳入2025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事项。
下一步,市检察院将继续以“检察蓝”守护创新“火花”,当好企业创新发展的“法治守护者”,把服务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护航科技创新作为重要使命,为仙桃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检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