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仙桃,北依汉水,南靠长江,是江汉平原中心城市,素有“江汉明珠”美誉,是荆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闻名全国的体操之乡、文化之乡、状元之乡、鱼米之乡。位于江汉平原腹地的仙桃市彭场镇是公认的“中国无纺布之乡”,曾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国内唯一的“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名城”称号。
“当选为省人大代表,我感到很荣幸,也深知使命在肩,更要敢担当、显担当。”湖北省人大代表、仙桃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党支部书记、湖北新鑫无纺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元静说。
回乡创业,扎根非织造布产业沃土
“走得再远,看遍世界,还是祖国好、家乡亲,家乡才是我干事创业最肥沃的土壤!” 2011年,从新加坡淡马锡理工学院毕业后一直在汇丰银行新加坡分行工作的潘元静,回到仙桃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她从最艰苦的车间学起,从最基层的销售干起,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步走上管理岗位。
2014年10月,恰逢新鑫无纺布有限公司成立,潘元静以国际化视野、专业化运作、精细化管理,对企业进行了全方位的流程打造,逐步组建了以80后、90后为主力军的外贸团队和管理团队,引入OA、ERP等系统,建立KPI考核制度,瞄准信息化、数字化工厂大步迈进。目前,新鑫公司拥有员工3000多人,产品销往欧、美、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世界500强客户群6个。公司产、销、利、税在湖北地区同行业中排名第一。近年来,新鑫公司多次被仙桃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年度工商税收贡献大户、外贸出口突出贡献企业。
全力战疫,投产保供助力打赢“湖北保卫战”
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来袭。接到复工复产供应防护物资的指令,在万家团圆的除夕,潘元静团年饭都顾不上吃,“逆行”出门。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抗争。潘元静筹措资金采购35台贴条机,招聘30多名贴条工,全力投产医用防护服。面对疫情阻隔、交通不畅、工人不够、原料不足的困难,潘元静铆着一股狠劲扩大产能、支援前线,跑出了转产保供的“加速度”。500名工人封闭式轮班生产,一天都不停。公司每天出产6000件医用防护服、1万件医用隔离衣、1万双靴套直供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为了解决熔喷布供应难题,潘元静投入500多万元改造生产线,转产熔喷布,每天供应6吨,可用于生产600多万片口罩。
潘元静和新鑫公司的战疫保供事迹先后被央视《新闻联播》栏目、人民日报、湖北电视台、湖北日报、仙桃日报等中央级、省市媒体报道。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也向新鑫公司发来感谢信致谢。
检企互动,着力营造最优法治化营商环境
“感谢检察机关对我们企业的用心和关心,目前4个亿的资金已全额返还到公司账户,企业的燃眉之急得到了有效解决!”潘元静感激地说。
2022年下半年,新鑫公司巨额资金被冻结,陷入周转困境,发展严重受阻。潘元静为此焦虑不已,想到检察官在走访企业时曾提到有法律问题可以随时咨询,于是,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通了电话。在电话另一端,检察官详细了解了情况,并进行了答疑解惑。在检察官的帮助下,潘元静向公安机关提交了申请,请求将冻结资金解冻以恢复企业正常经营。同时,市检察院“侦协办”积极能动履职,提前介入引导侦查,不到一个月,公安机关依法对相关账号解除冻结,4亿元资金最终得以全额返还到公司账户。为此,新鑫公司专门送上锦旗,以此表达对检察机关积极作为、护航企业健康发展的衷心感谢。
作为湖北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潘元静非常关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长期与检察机关保持密切联系、良好互动,多次参加检察机关举办的公众开放日、座谈会等活动。她对检察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高度认可,认为检察机关服务非公经济发展的意识到位、服务周到、措施有力,希望检察机关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企”活动,通过法治宣讲、以案释法、现场咨询等方式增强企业法律意识;更加注重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平等保护,强化对涉及非公企业的立案监督、查封扣押冻结财物的侦查监督、民事判决裁定的执行监督,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近年来,随着非织造布行业的快速发展,潘元静不断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与武汉纺织大学合作共建新材料实验室进行新产品研发,推动企业从加工生产型向创新创造型转变。“有检察机关的倾力守护,我们一定能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潘元静信心满满的表示。(通讯员 赵芳圆 曾琴仙)